標題:1130923專家學者演講(簡忠仁副教授)

刊登日:2024/9/24

內容



不同時代職涯召喚的探尋歷程:一項本土角度的質性研究

講師:簡忠仁副教授

日期:113年9月24日

參加人員:資決所114、115年班學員

撰寫人:資決所115年班學員陳新雅上尉

所很榮幸邀請元智大學管理學院簡忠仁教授於9月23日蒞臨國防大學復興崗校區,實施「不同時代職涯召喚的探尋歷程:一項本土角度的質性研究」專題演講。在為時2小時的演講,經由簡教授幽默風趣、互動感極佳分享過程中,使我燃起對於不同時代職涯召喚之主題好奇心。此外,不禁讓我回想工作時所面對不同世代的同仁,他們是否也同樣呈現職涯招喚在世代交替中的差異。

首先,簡老師以「職涯召換的探尋」為出發並強調,雖然西方已有很多學者做過相關研究,然而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,其衡量的方式也可能出現不盡適用的情況。基此,簡教授將研究焦點鎖定本土華人,以世代劃分出研究群體,探討職場新生代的工作價值觀,期望更能貼切符合華人文化底蘊的需求。

其次,簡老師先邀請同學想想Z世代(西元1998-2010年)夢幻職業是甚麼?這個問題不難,同學們很熱烈迅速的回覆答案,似乎大家心裡也是有期許的夢幻職業,當然不需太多時間便回答老師所調查的答案。接續,老師從學術的角度說明,每個人面對工作時均有不同詮釋。根據美國組織心理學家Amy Wrzesniewski的一項研究顯示,人們大致以三種不同心態看待他們的工作:第一,將工作就僅視為工作(job),這是基於薪水需求的沒有選擇的選擇,換句戶說,人們僅將工作視為不得不做的乏味差事;第二,將工作視為事業(career),這是指工作者樂於在激烈競爭中取得成功,而工作動力源自期許加薪、獎金、晉升等外在誘因;第三,將工作視為使命(calling),這是指工作者超越薪資、獎金或晉升等外部誘因,能對所從事工作充滿熱情地追求卓越。例如,當醫生在面對他的工作時,持有熱情洋溢地用生命投入時,這就是使命;當醫生在面對他的工作時,只為尋求職位而努力時,這就是事業;然而,當醫生將其工作視為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時,那就是差事了。此外,研究也發現,擁有職涯使命的工作者不僅能對工作抱持著信念,更進而增加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。

除了上述重要發現引發我省思,有關Z世代自成一格發展出的工作觀也令人訝異。簡老師的研究發現Z世代年輕人不再像是嬰兒潮世代與X世代,以追求薪資與工作未來發展性作為職涯選擇的主要考量。他們在選擇職業時,更重視工作與生活之間是否達到平衡,而非僅願意為五斗米折腰。

這次講座讓我對於職涯召喚(career calling)一詞有新的體任。不同世代有不同選擇思維,新世代不是異於常類,而是更勇於在不同工作角色中學習,從而追求自我並發現自己情有獨鍾的工作。因此,我期望未來自己、家人或朋友在面臨工作選擇或遇到類新世代同仁時,可以從他們的角度思考。即使不同於Z世代的思維,也能幫助他們體會工作經驗,提升職涯召喚的可能。



瀏覽人次:105
更新時間:2025/1/14 下午 12:36:00